保质期:一年
氟利昂常温下一般为气体或液体,透明、介电常数低、临界温度高、易液化。
溶解性:氟利昂和水几乎完全相互不溶解,对水分的溶解度极小。一般是易溶于冷冻油的,但在高温时,氟利昂就会从冷冻油内分解出来。所以在大型冷水机组中的油箱里都有加热器,保持在一定的温度来防止氟利昂的溶解。
沸点:分子中氯原子数增加,沸点提高;氟原子数增加,沸点将降低。[2] 如下表几种物质示例:
分子式 | 标准沸点 | 分子式 | 标准沸点 |
---|---|---|---|
CH3Cl | -23.74 | CH2F2 | -51.2 |
Ch2Cl2 | 40.7 | CHF3 | -82.0 |
CHCl3 | 61.2 | CF4 | -128.0 |
表格内容来自[3] |
不同的氟利昂制冷剂有不同的性质,其可燃性、毒性等与分子中的氯、氟、氢原子个数有关。
毒性:低毒,或无毒。如R12为低毒,可以认为是基本无毒的化合物。氯原子数增加,毒性增加;氟原子数增加,毒性降低。
可燃性:分子中氢原子的减少可燃性降低,化学稳定性增加。
稳定性:氢、氯、氟原子个数增加,工质化学稳定性增强。氯原子数增加,工质在大气中的寿命增加,对臭氧层的破坏能力加强。[2]
按照氟利昂为饱和烃(主要指甲烷、乙烷和丙烷)的卤代物的总称这一定义,氟里昂制冷剂大致分为4类:
CFC(Chlorofluorocarbon,或写作CFCs,氟氯烃)类,组成元素氟F、氯Cl、碳C。由于对臭氧层的破坏作用最大,被《蒙特利尔议定书》列为一类受控物质;
HCFC(Chlorodifuoromethane,或写作HCFCs、HCF,氢氯氟烃)类物质组成元素氢H、氯Cl、氟F、碳C,由于其臭氧层破坏系数仅仅是R11的百分之几,因此被视为CFC类物质的最重要的过渡性替代物质;
HFC(Hydrofluorocarbon,氢氟烃)类的组成元素氢H、氟F、碳C,臭氧层破坏系数为0,但是气候变暖潜能值很高。在《蒙特利尔议定书》没有规定其使用期限,在《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》京都议定书中定性为温室气体;[4]
最后一类是混合制冷剂,如R401A,为R22、R152a、R124分别以53、13、34的质量比例混合。共沸混合是无数混合物中的特例,绝大部分的混合物都是非共沸混合物。